2024年12月4日 星期三
详细内容
以新思想新理念打造和谐社会“安全网”
来源:楚天律师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1日来源:襄阳市司法局律师公证管理科副科长芦珊

 以新思想新理念打造和谐社会“安全网”

         ----襄阳市开展律师进社区预防犯罪的路径探索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司法工作而言,我们应当在准确理解、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基础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践行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望。犯罪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市民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犯罪行为的重要发生地。预防社区犯罪,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中之重,也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所孜孜以求的。襄阳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社区,探索运用律师进社区开展法律服务工作预防犯罪,教育社区居民成为守法公民,引导社区居民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降低了社区犯罪率,为社会和谐发展打造了一张“安全网”,成为一条值得深入探究的新路径,是落实“治本安全观”最好的践行。

   一、律师进社区是预防居民犯罪的应然选择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往往会产生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其中最为激烈的表现方式就是犯罪。社区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居民主要的工作、学习、生活空间,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滋生不安定因素,加之社区中的人、财、物比较集中,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因而社区成为犯罪行为的主要发生地。律师进社区立足社区开展法律工作,可以完善社区法律服务,遏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而社区犯罪的减少,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也正是开展犯罪预防的目的所在。 

    (一)开展律师进社区工作,能够有效消除犯罪诱发 因素。具体的生活环境是直接影响犯罪发生的社会因素。随着襄阳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量社会成员从国有、集体等企事业单位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会成员高速流动,就业和生存状态的多样化,“户籍”与实际居住状况相互脱节、“人户分离”现象逐渐增多,大量外来流动人员涌入城市使政府的管理难度增大,犯罪防控盲点增多,现有公共安全防范体制已经不能适应预防犯罪的迫切需求。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归宿,居住在社区内“社会人”的生存需求、政治需求、社会需求、法律需求甚至精神需求都依赖通过社区得以实现。开展律师进社区工作,逐步拓展社区法律服务,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人们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犯罪的发生。     

   (二)开展律师进社区工作,能够有效减少各种犯罪隐患。犯罪是社会消极现象的一种集中反映,也是社会关系失调和社会结构失衡的一种表现。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重新分配、新旧观念相互碰撞,社会利益主体更加多元,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增加,犯罪数量呈现增长态势。如果各种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将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社区作为社会成员重要的活动场所,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地和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地,任何细小的不稳定因素碰撞,都可能演变为外化的犯罪行为。如出狱人的社会保护和再社会化必须依靠社区,从某种程度上讲,再犯罪率的高低,既取决于监狱的改造效果,更取决于犯罪人出狱以后的社区法律工作开展的好坏。让律师进驻社区开展社区法律工作,架起政府与社区成员沟通的“桥梁”,能够畅通倾听呼声、听取意见、为社区成员及时排忧解难的通道,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调节和控制,进而消除犯罪隐患,维护社会稳定。     

   (三)开展律师进社区工作,能够有效净化犯罪产生的土壤。道德观念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等是犯罪产生的个体原因。社区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互助功能等基本功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营造整洁优美、服务完善、秩序安定、风尚良好的新型社区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律师进社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开展社区法律工作,以社区这个基本的、微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为基点,通过法律咨询、法律大讲堂等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地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把犯罪治理的根本措施与犯罪防范与打击的直接控制措施结合起来,推动人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互助互信的良好风尚,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操作性强的犯罪防控机制,改变过去治本与治标两种措施分割运行的做法,减少诱发犯罪的个体因素,净化犯罪产生的土壤。  

   二.开展律师进社区工作预防犯罪的探索成效显著

   襄阳市开展律师进社区工作,牢固树立“治本安全观”以法律为武器,积极化解社区矛盾纠纷,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律师们依托社区这一平台,引导社会民众通过法律的轨道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减少暴力事件、突发事件和恶性事件的发生,预防犯罪成效显著。

   一是广泛深入发动,遍地生根开花。2013年8月襄阳市“律师进社区”活动启动后,158名律师开始对接主城区149个社区(个别大型社区配备2名律师),后又逐渐增加到178个社区,城区实现了全覆盖。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将律师进社区活动与社区法律工作室的建立统筹推进,安排律师到社区建立法律工作室,通过面对面咨询、电话沟通、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搭建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沟通联系服务渠道。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法律工作室”一百多个,构成了一个律师公共法律服务社区预防犯罪安全网络。

   二是宣讲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2月25日,湖北联帮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林森在施营社区举办“反家暴法律大讲堂”,呼吁社区居民重视和维护女性权益,并宣传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拉开了全市 “反家暴”宣传月活动的序幕。律师深入社区开展反家暴法宣传活动,向社区内的居民发放反家暴法律师解读宣传单、深入浅出地结合案例讲解反家暴法亮点,并面对面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丰富的活动现场吸引许多群众驻足观看、咨询,获得社区居民的极大好评。不少居民表示,真是长了见识,过去觉得夫妻口角、打孩子都是家务事,现在新法施行了,才明白原来这些都违法的。宣传月活动期间,全市的“法律大讲堂”活动高潮迭起,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反家暴意识,对于今后如何加强夫妻沟通、改善婚姻家庭关系、提高群众反家庭暴力意识、预防和正确处理家庭暴力犯罪,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区律师以“法律大讲堂”为阵地,每月举办一次法律讲座,有针对性地宣传与社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为社区依法治理建言献策。社区律师定期组织开展法律大讲堂 ,通过采取以案释法、趣味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珍惜一生血汗钱 ,远离非法集资 ”、农民工依法维权和权益保障、防范金融诈骗集中宣传、反家庭暴力宣传,预防青少年犯罪等主题法律大讲堂活动1000余场次 ,制作主题宣传图片展板700余块、悬挂宣传标语90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动全市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专项主题法律大讲堂活动中来,成为社区居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三是“周四律师有约”,服务成效显著。每周四上午社区律师统一在社区法律工作室值班,接待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实行“周四律师有约”定期服务模式,让居民感到方便、快捷,社区律师定期将法律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对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及时解答,让居民不花钱、不跑路,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律师,解决烦心事。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律师新的服务方式表示欢迎,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习惯。

   9月份新学期开学以来,我市组织社区律师在辖区开展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月活动,通过法律咨询、法律讲话、悬挂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讲解了什么是犯罪,犯罪导致的后果及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9月20日上午,社区律师李蕊在星火路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大讲堂。讲座中,李律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讲解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犯罪的成因、犯罪的预防和自我保护的途径,制作了普法小常识展板,告知什么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旷课、吸烟、赌博的危害?最后通过未成年人的感恩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增长了法律知识。

   11月16日上午,望江社区律师袁敏象往常一样在社区法律服务室内值班。一位王姓大爷手持木棍将一刘姓居民逼进了工作室,原来是因为楼上装修琐事而起纠纷双方争执激烈,眼看就要动起手来,后果不堪设想。袁律师一方面耐心地为他们讲解法律规定,另一方面从情绪疏导上做工作,帮助双方回想对方的优点,理性包容对方的缺点,互谅互让。经过长达2个多小时的劝说,双方最后握手言和,一起即将发生的暴力事件就这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社区律师们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参与化解邻里纠纷,有效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据统计,全市社区律师共为4万多人提供了法律咨询,参与调解社区矛盾纠纷3416件,代理诉讼和非诉讼案件579件,为社区组织办理经济法律事务1029件,解决涉法涉信访案件386件。襄阳市“律师进社区”活动已深入到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了“有法律问题找社区律师”的习惯,越来越多的居民对这一全新的法律服务方式表示欢迎,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不断提高,社区犯罪得到有效遏制,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区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以襄阳市襄城区檀溪湖社区为例,檀溪湖建区10余年,社区律师进驻社区后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列席社区两委会,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参与纠纷调解,通过说法讲理化解矛盾。律师的专业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法治建设水平,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社区居民做人守法,近3年来,无一人犯罪,无非访越级访,无邪教迷信活动,无违反计划生育,无民转刑事件发生。檀溪湖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单位”、“省级文明社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五星级示范社区”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三、推进律师进社区工作提升犯罪预防效能的对策

   我们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准确把握当前社区安全的新形势,不断提升律师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筑牢和谐襄阳安全网。笔者认为就社区安全来讲,政府必须坚持打击犯罪这一手毫不动摇,但治标还得治本。治本是从根本、机制、源头和长远上谋划社区安全。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治本安全观”,以十九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不断开拓新实践,充分发挥律师进社区工作在犯罪预防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社区律师对犯罪的预警力     

   律师进社区较之司法干警的工作优势之一,就是常驻社区开展工作,由于其非公职人员的身份,更容易融入社区生活,得到社区成员的认可,从而尽最大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预测社区犯罪的动向。要强化社区律师对所进驻社区内各种不稳定信息的收集职能,司法部门一方面要将掌握的犯罪信息及时与律师共享,帮助他们了解整体犯罪发展走向;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律师的信息反馈,参考律师在工作中掌握的各类信息,定期对社区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探求其中的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犯罪发展趋势作出理性的判断,预先提出警示,为决策提供依据。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律师进社区网络的作用,形成区(县)、街(镇)、居(村)委三位一体、纵横交错、上下贯通、高效运作、反应灵敏、渠道畅通的犯罪信息网络,推动律师直接与对象及周边人群零距离接触,广泛收集深层次、预警性信息,做到犯罪超前预警,社区防范在先,牢牢掌握对犯罪重点人群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二)提高社区律师对犯罪的预控力    

   社区律师的工作方法,就是为社区内的居民们提供法律服务,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闲散青少年、吸注毒人员以及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对象是当前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群体,有效控制这几类人员是降低犯罪率,稳定社会治安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社区内易犯罪成员的预控,强化社区律师对犯罪高发特殊群体、重点人员的遵纪守法教育。尤其要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使他们回归社会后,法律意识、法律素养逐步提高,以减少这些人员的重新犯罪。现在来襄人员违法犯罪占社区犯罪预防比例逐年上升,民工二代违法犯罪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左右襄阳治安形势的重要因素。要大胆开拓思路,探索为来襄人员提供社区法律服务的工作新途径,使专业律师的法律服务能够进得去,相关信息能够出得来,必要时可以在来襄人员中专门开展针对性法治讲座,使预防和减少来襄人员犯罪工作取得效果。    

   (三)提高社区律师对犯罪的预防力

   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齐抓共管。要切实改变社区犯罪预防力量有名无实、时强时弱的局面,调整和充实群防群治力量的布局,转变传统的群防群治活动方式,鼓励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生活在社区的律师担任志愿者,协助社区律师开展工作。为预防和减少犯罪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并进一步弘扬法律志愿者精神,扩大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社区律师要积极参与、组织社区法律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宣传。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组织社区律师们开展培训,让他们通过业务技能学习和工作经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把工作在社区的律师们培育为一支多功能的宣传教育队伍,活跃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做到群众看得见、叫得应,经常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入社区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律师进社区,是新形势下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律师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预防居民犯罪的应然选择,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律师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居民在律师服务中法律素质得以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居委会的规章制度得以完善,社区犯罪率明显下降,社区民风越来越淳朴,社区局面越来越和谐安定,广大居民希望律师进社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成为社会和谐发展、长治久安的“安全网”。